战略屋方法论,一共六层,就像在战略生成和落地执行的鸿沟之间搭建了一个六层的梯子,帮助企业家和高管团队先拆解,进行思考,一层一层聚焦梳理,然后整合在一起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拆解,自下而上层层支撑的严密逻辑,体现战略到落地的一脉相承。
一层:使命&愿景:
使命是公司存在的根本理由,强调追求商业价值之外的渴望与抱负,彰显企业对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客户价值、用户价值等;
愿景是明确且有吸引力的未来蓝图,强调宏大目标实现后的美好景象,彰显企业对自身的希望与要求,在未来想要塑造成为的身份状态;
二层:战略目标:
在战略屋方法论中,“战略目标”是指中长期目标,尤其是需要考虑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社会元素,“经营目标”聚焦于中短期以经营结果为主的内容。可以考虑:客户,市场,能力,社会等维度
三层:主要战场
主要战场是对战略机会点的选择与取舍(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对自身业务的创新设计(三条曲线,跨越非连续性)
战场布局
1.对战略机会点的收敛总结,明确行业发展趋势对业务布局的影响;
2.战略屋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战场,构成清晰的战场布局,有效支撑目标的达成;
业务组合
1.厘清不同业务的角色和逻辑关系,阐明各个业务相互之间如何协同,形成组合拳;
2.战略屋目标应分解落实到各业务,构成清晰的增长路径,有效支撑目标的达成;
四层:如何制胜
如何制胜是指为赢得市场/客户(独特价值),我们的持续性、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核心能力组合)包括:
1.客户所依(价值创造视角):行业本质/价值创造
2.对手难敌(竞争视角):竞争对手难匹敌
3.企业所长(自身视角):可持续&可延展
五层:必赢之战
必赢之战是聚焦未来一年,我们必须要做成功、最重要且紧急的三件大事,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战役。需要遵循压强原则,确保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六层:落地保障
战略从生成到执行落地,往往会有很大的“鸿沟”。根据战略的总体设计,从组织、机制、人才三个方面制定匹配战略的落地保障举措,是战略能否真正被贯彻执行的关键。落地保障需要承接战略、保障执行,组织、机制、人才三个方面需要充分研讨、形成行动共识。
自上而下分层思考:
在战略生成研讨会中,每层研讨需要聚焦本层产出,不能跳跃;例如在思考战略目标时,战略目标承接使命&愿景要求,就不要先思考是否可实现,可落地,可保证,这些是第六层落地保障的内容;在思考如何制胜策略时,聚焦策略,路径和打法,就不要把具体的举措和行动放入研讨范畴,这是第五层必赢之战的内容;
另外,战略屋的前四层是战略生成部分,从第五层必赢之战开始进入到解码环节,在前五层之前,一定要聚焦业务,所有涉及组织,机制,人才等保障环节都尽可能下沉到第六层落地保障在做统一筹划,例如在必赢之战里的行动举措不要描述为:某月某日团队需要招聘技术人员xx名,这就是落地保障内容,需要围绕业务讲清楚计划补充团队人员具体要做的举措和行动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些举措和行动,有xx名技术人员的需求,可以提给落地保障来支撑实现;
自下而上的整合支撑:
战略屋自下而上也要严格按照逐层保障支撑的逻辑,落地保障只可以保障必赢之战,所以战略目标无法直接被保障实现,因为跨越了主要战场,如何制胜和必赢之战三层。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从落地保障了核心的必赢之战,必赢之战承载了如何制胜的策略,如何制胜的策略聚焦在主航道的业务组合上,这些主航道的业务组合负责实现战略目标中的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也是一层一层支撑上来的;
所以,在战略屋方法论实战应用时,自上而下的拆解,以及自下而上的保障需要来回推敲校准,验证确保逻辑一致性。
知行百日思
战略一纸禅
聚焦战略落地,让我们共同探讨,日思日知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