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學堂] 採集苔蘚的注意事項Yu Feng5 min read·May 5, 2019--
2
Share
最近有許多新朋友詢問苔蘚的取得,所以整理這篇給大家。文中穿插著相關的文章,版面有點亂,請多多包涵!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剛採來不知道是哪種立碗苔,長出孢蒴才知道是日本立碗苔。苔蘚的採集及取得:從花市或水族館購買當然是選擇之一。若是在溫室或苗圃培養出來的苔片,居家環境跟其原生環境的差異可能很大,難免水土不服而維持不到 3 個月。水族館販賣的苔片,若是在水族箱培養出來的物種,當然能夠適應類似的環境,不過其中可能有外來種。苔片若是來自於採集陸生的物種,再放入水族箱泡在水裡,是難以生長或繁殖的。
由於溫度及濕度的差異,若想要在自家陽臺或盆栽中培養,使用自家附近的物種,成功率絕對高於買來的或山上的物種。山上自然生育的苔蘚若是受到破壞,至少需要數月或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原貌。想要讓森林中的苔蘚活在自己家裡,除了因環境條件的差異,存活率極低之外,同時也破壞了自然景觀及生態。
[苔蘚學堂] 城市苔蘚何處尋?每每介紹平地苔蘚,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家附近真的沒有!medium.com
採集的工具:採集不一定要有非常專業的工具,原則上有個採集箱和一把尺就足夠了。我使用的都是日常容易取得的工具,像是用來裝水果的透明塑膠盒或底盤、切蛋糕的塑膠刀、不鏽鋼湯匙。另外,再準備幾張廢紙或墊水果的海綿,可以把採集來的苔蘚分層放好。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可用的容器(左到右):塑膠盒、保麗龍盤、裝水果的塑膠盒(海綿),裝水果的手提紙箱也不錯。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採集苔蘚的工具(左到右):漆刀(國外學者常用)、豬毛夾(我的老師常用)、尺(其實不要的塑膠卡也可以)、蛋糕刀、塑膠叉子或湯匙、不鏽鋼湯匙(我的最愛!!就如同折凳!![好折凳的梗]其實自己最常用是直接用手抓。)採集前的觀察紀錄:採集苔蘚前,最好先觀察和紀錄它的原生環境,如:生長的基質、濕度、溫度、日照狀況等,作為培養時狀況維持的參考。當然還要確定這個地點可以採集,若是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遊樂區等,採集是違法的。如果是私人農園、苗圃、住宅等,應先知會主人。路邊、水溝邊相對就不會有人在意了。
採集時的注意事項:採集時要避免傷到植物體,連同部分基質一併取下,放入採集箱或塑膠盒中。採取苔片時,取用需用的就好,不要趕盡殺絕,留一些植物體在原地,未來還能有機會恢復族群。千萬不要貪心採太多,若是擠壓到植物體或來不及當天處理,很可能就白白犧牲了這些小生命。
物種的選擇:開始嘗試養苔,建議從平地土生的物種上手。雖然採集常生於水泥牆上的捲葉濕地苔(Hyophila involuta),也不容易對它的族群造成危害,但從牆面上採集時,很容易傷害到它的根。同樣的,生長在岩石上的物種,也容易有這問題。樹生的物種通常需要高溼度、低光照的環境,長根的速度也比土生的慢,培養時密不通風,也容易發黴。選擇具有匍匐生長,或具有無性芽的物種,成功率及繁殖後的美觀程度都會比較佳。若是能夠採集到成熟的孢子囊,也能以孢子繁殖。
[苔蘚學堂] 平地推薦栽培的直立苔類物種(臺灣)很多朋友開始養苔,常是驚艷於山區的苔蘚,或是從書籍、旅遊中看到其他國家的景緻,可是這些物種大多不適合臺灣的平地氣候。如果朋友們想嘗試,建議大家從平地常見的物種入手。一方面容易成功,不需要提供高濕度、光線充足且低溫的環境,另一方面比起山上的物…medium.com
[苔蘚學堂] 平地推薦栽培的匍匐苔類物種(臺灣)許多朋友喜歡苔蘚,想要利用匍匐性苔類製作苔球,但山區物種(如:羽苔屬、灰苔屬)大多不適合臺灣的平地氣候,也不易附石。如果朋友們想嘗試,建議大家從平地常見的物種入手。一方面容易成功,不需要提供高濕度、光線充足且低溫的環境,另一方面比起山上的物…medium.com
[苔蘚學堂] 平地推薦栽培的蘚類物種(臺灣)如果朋友們想嘗試培養蘚類(包含地錢目和葉蘚目),以下推薦自己曾養過的一些物種:地錢屬(Marchantia)、錢蘚屬(Riccia)、蛇蘚屬( Conocephalum)、浮蘚(Ricciocarpos…medium.com
[苔蘚學堂]利用孢子繁殖苔類許多朋友們想要從孢子培養苔蘚
現在為大家說明要如何選擇適合的孢蒴medium.com
改編自 苔弦(BryoString)Vol. 3, December 2015
BryoString(III)-5-Yu-Feng Yang.pdfEdit descriptiondrive.google.com
2019.05.05